第二百四十八章 最后的错误
第二百四十八章 最后的错误
可以说,斯科特犯了一个绝对不应该犯的错误。
在第二印度洋舰队里,除了驱逐舰之外的所有战舰上都配备了对空警戒与搜索雷达,具有很強的防空能力。要知道,英国是最早开发雷达的家国,也是最早使雷达实用化、并且装备队部的家国。早在大战爆发前的一年,英国就开始着手构建本土雷达警戒网,在随后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如果英国没有在战前修建好本土防空雷达网,那么在一九四一年就会战败。在本土防空作战中,其雷达网能够为防空队部提供半个小时以上的预警时间,让防空战斗机能够及时升空,并且前往准确的地方拦截来犯的德军轰炸机,大幅度提⾼了防空作战效率,也为后方遭受轰炸地区的平民提供了⾜够的疏散与掩蔽时间。
虽然英国皇家海军不是很重视雷达,直到大战的第二年才开始在战舰上配备雷达,但是凭借雄厚的技术基础,英国皇家海军的雷达非常先进,不但装备了自己的战舰,还出口到国美。
当时,国美好几种舰用雷达都来自英国,或者由英国提供了关键技术。
可以说,第二印度洋舰队完全有能力扩大防空范围,而且不会比国中舰队差多少。
问题是,斯科特却没有这么做。
归

结底,还是英国皇家海军并没有大规模海空作战经验,也从来没有遇到过严重的空中威胁,因此在防空战术上自然有所欠缺。此外,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航⺟的载机量也不是很多,因此可用的防空战斗机非常有限。在中美海军都昅取了经验教训,纷纷利用防空警戒舰在主要威胁方向上扩大防空拦截范围的情况下,英国皇家海军依然采用老套的战术,把防空范围设定为五十公里。
这个距离,也是英舰上的对空警戒雷达持续跟踪敌机的最大工作距离。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第二印度洋舰队的防空范围不是五十公里,哪怕只有一百公里,战斗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多出这五十公里,轰炸机与攻击机需要多飞行七分钟左右。
也就是说,防空战斗机能够获得额外的七分钟拦截时间,也就有更大的把握击落来犯敌机。
此外,第二印度洋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并不少。
在第21舰队的攻击机群到达前,两艘“光辉”级航⺟上的四十架战斗机都已升空,而攻击机群里的护航战斗机肯定没有这么多。

据第21舰队的作战记录,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只有不到二十架战斗机部署就位。
也就是说,防空战斗机是护航战斗机的两倍!
在以往的海战中,这意味着护航战斗机不可能为轰炸机与攻击机提供⾜够的眼户,攻击机群肯定会被防空战斗机冲散,而单独发起攻击的轰炸机与攻击机,几乎没有可能突破战舰的防空火力网。
别忘了,第二印度洋舰队里的几艘大型战舰上,都有⾜够多的⾼

炮。
即便英国海军的大口径⾼

炮与中等口径⾼

炮的作战效能不够理想,但是其小口径⾼

炮与国中海军没有差别,而且数量众多,对于

近的战机有很大的威胁,防空火力并没有弱到哪里去。
事实上,在防空作战中,小口径⾼

炮主要就用来对付单独发起攻击的敌机。大口径⾼

炮主要用来在远距离上驱散敌机机群,中等口径⾼

炮则主要用来拦截即将进⼊攻击阶段的敌机。随着敌机

近,

速最⾼、但是炮弹威力偏弱的小口径⾼

炮开始发挥作用,

速较慢的大口径与中等口径⾼

炮则很难派上用场。
说⽩了,如果第二印度洋舰队的防空战斗机能够驱散攻击机群,那么第二印度洋舰队受到的威胁就将大大降低。
可惜的是,斯科特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结果就是,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第二印度洋舰队的防空战斗机都聚集在舰队附近,

本没有⾜够的空间发挥起兵力优势。在防空战斗机展开拦截的时候,护航战斗机已经率先发起冲击,而轰炸机与攻击机则按照编队进⼊了攻击线路,

本就没有给防空战斗机太多的拦截机会。
事实上,在此之前,英国皇家海军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烈猛的空中打击。
看到成群结队飞来的敌机,连斯科特都傻眼了。
当然,这也与斯科特的错觉有关。
前面已经提到,李向龙只为第一波攻击准备了三十多架轰炸机与攻击机,即便加上护航战斗机,总量也不到六十架。
只是,这些战机都集中从一个方向上突击,而且几乎同时到达,加上空中还有大批第二印度洋舰队的防空战斗机,所以场面极为混

,战舰上的官兵

本不可能准确辨认出那些战机的⾝份。
首先遭到攻击的正是“光辉”号。
国中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飞行员都知道,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必须首先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旗舰。道理很简单,只有⼲掉、或者重创了敌人的旗舰,才能使敌人群龙无首,让敌人无法组织防御作战。如果首先攻击其他战舰,哪怕是更有价值的战舰,也不可能迅速让敌人丧失作战能力。
当时“光辉”号也在编队前方“胜利”号在编队后方。
率先发起攻击的,正是从“唐太宗”号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
因为攻击距离太近了,所以鱼雷攻击机起飞之后就全速飞行,在发起攻击之前追上了俯冲轰炸机。
虽然“唐太宗”级安装了

庒弹

器,因此在出动战机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即准备起飞的舰载机都在弹

器后方的待飞区等待,然后依次弹

升空。如此一来,在出动的时候就不用遵照以前的规律,即按照战斗机、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的顺序升空,可以随意安排舰载机的升空顺序。但是“唐太宗”级服役不久,航空军官还没有适应过来,往往还是会按照老规矩安排舰载机升空。结果就是,最笨重的鱼雷攻击机依然被排在最后,而不是在俯冲轰炸机之前升空。
当然,国中海军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制订了一套新的航空作业守则,明确规定在安装了弹

器的航⺟上,必须得让速度慢的鱼雷攻击机在俯冲轰炸机之前起飞,确保攻击机群的完整

。
遭到十多架战机攻击“光辉”号显然在劫难逃。
只是“光辉”号、以及为其提供直接掩护的“威尔士亲王”号并没有束手就擒。
在最后的战斗中“威尔士亲王”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配备的数百门⾼

炮让国中海军的战机吃够了苦头。
更重要的是“威尔士亲王”号就挡在“光辉”号前方。
短短数分钟內“威尔士亲王”号至少击落了三架鱼雷攻击机与两架俯冲轰炸机,还迫使两架鱼雷攻击机与两架俯冲轰炸机提前抛掉弹药。
可惜的是,掩护“光辉”号的只有“威尔士亲王”号。
虽然在航⺟的另外一侧,还有一艘重巡洋舰,但是重巡洋舰的防空火力明显无法跟快速战列舰相比。
结果就是,在“威尔士亲王”号独挡一面的时候,另外一侧却被突破了。
最终,四架俯冲轰炸机与四架鱼雷攻击机穿过了⾼

炮火力网,向“光辉”号发起了攻击。

据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记录“光辉”号被两枚五百公斤级炸弹与一条鱼雷击中。
虽然国中海军的作战记录中“光辉”号挨了三枚炸弹与两条鱼雷,但是这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对“光辉”号来说,哪怕只挨了一枚炸弹,结局都将非常悲惨。
别忘了“光辉”号采用的是封闭式机库,而在太平洋场战上,另外两艘采用封闭式机库的航⺟已经被击沉了,而且这两艘航⺟比“光辉”号大得多,抗损能力也比“光辉”号強得多。
“光辉”号的结局,证明了一个问题,即航⺟自⾝的扛损能力

本算不了什么。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号称“光辉”级的装甲甲板能够抵挡一千磅级航空炸弹,而国中海军使用的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与英制一千磅级航空炸弹基本上没有区别,质量仅相差了几十公斤。问题是,英国皇家海军采用的是战前的标准,而在大战期间,国中海军已经对航空炸弹做了多次改进,比如采用了新的引信,使炸弹的起爆时间更加精确,还用更好的合金钢制造弹壳,提⾼了航空炸弹的穿透能力。国中海军做的测试证明,在一九四二年使用的航空炸弹⾜以击穿战列舰的⽔平装甲。显然“光辉”级航⺟的装甲甲板厚度

本无法与战列舰相比。
两枚航空炸弹都在机库內炸爆,其中一枚的炸爆点就在机库后方,也就是靠近燃油补给站的地方。
中弹之后“光辉”号上燃起了大火。
过了不到十五分钟“光辉”号就发生了烈猛
炸爆,而且炸爆点就在舰尾,随后火势变得更加凶猛。
虽然“光辉”号没有沉没,但是离沉没也不远了。
M.UbB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