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渔火赫哲人
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只有2000多人。我们提起赫哲人,首先要介绍他的著名的民歌《乌苏里船歌》。著名男⾼音歌唱家郭颂把《乌苏里船歌》唱的

快、洪亮、纯真、优美。没去过乌苏里江,听到歌声你也会让你想到波光粼粼,霞光普照,赫哲人捕鱼的画面、情景。说到赫哲人,还要说⽩桦林、大顶子山,更要说风光秀美的街津口镇。
由同江市出发,大约30多公里,就会有一个去街津口镇的路口,路口也就是山口。山路逶迤着向长満松树、⽩桦树的山里延伸。山里生长着许多各种植物,野花、野果随处可见。如果,在九月和十月去,那是山野最绚烂的季节,也是丰收各种鱼类的时候。
街津口位于黑龙江和松花江下游,这两条江在同江松花江流域

汇,然后徐缓着流向下游。十月是赫哲人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最丰收的是马哈鱼、鲟⻩鱼。这两种鱼⾁质鲜美,鱼籽更是名贵的天然食品。其他的鱼类有著名的“三花五罗”八种鱼类,各种鱼类约有200多种。
赫哲人鱼猎出名,以鱼为生,以鱼为死。鱼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每当晚上,你会看到鱼船在江中摇曳,那是捕鱼的渔民在捕鱼。岸边升起堆堆篝火,篝火上放着锅,锅里是江⽔炖着江鱼。鱼味四逸,香遍江边。有人在唱歌,有人在吆喝着喝酒,有人在跳舞,好不热闹的夜景。月亮的挂在中天,此时此季节当地少有雨,晴朗的夜幕婆娑着⽩桦的影子和鸟的不时叫声。江道里是船,是波光,是渔人的道。生命、生活的道。⽇子的道。
大家围在篝火旁边,老鱼人把新打捞上来的鲤鱼从脊背剖开,把鱼片成两片,然后在两片⾁上铩口,铩口时不要伤了鱼⽪,然后片下鱼⾁,鱼⾁就成丝状了。他们把鱼⾁丝放在醋里浸泡大约二十到三十分钟。泡鱼⾁丝的同时,切一些鲜⻩瓜丝、香菜段、葱条、姜丝,炸一些辣椒油备用。这时鱼骨头架已经放在锅里用江⽔烧煮成鱼汤。鱼丝泡好后,放在大盆里,用手挤出⾎⽔,把备料都放进去,加上盐、味精,再放一些酱油(少许)、醋(

据口味)搅拌。这样两吃鱼就做好了,大家就着本地的小烧酒,大口吃鱼,大碗吃鱼⾁了。鱼⽪可是有多种用途的,原始社会时可以做鱼⽪⾐服,也可以做⽇用的罐。现在都成工艺品了。鱼⽪可以做单独的凉菜,做法同做生鱼,惟独鱼⽪有特殊的处理方式。首先,在锅里放少许的⽔烧开,然后把鱼⽪放进开⽔里,马上用筷子轻轻搅拌,见鱼鳞已经自然脫落,马上用冷⽔把开⽔冲凉,鱼⽪自然就凉了。再把鱼⽪用刀或手切撕成块,放⼊作料搅拌就可以享受美味了。
赫哲人还有一种著名吃法,烤“塔拉哈”他们把鱼铩成块,用桦木枝条串起,在篝火上烤,然后放在装有辣椒油、韭菜花酱、味精、醋、盐的作料碗里蘸,喝酒。那味道古朴、原始、鲜美。
桦树的⽪也很有用处,可以做⽇用的镡、罐,也可以做画。天然、质朴、地道是桦树做的⽇用品、工艺品的特⾊。
山不⾼却翠绿,⽔不宽却悠长。民族的就是独特的,赫哲人如今走上了现代化生活,而那些原始的生活习

、民俗一直保留着。那是种文化,不可模仿和全面更改的文化。
⽔、号子、船、篝火、鱼、人、⽩桦构成赫哲人生活元素和文化。
美不是变化的,而是恒久的。
文化是对历史最有力的见证。
“啊啦赫、赫赫呢娜!啊啦、赫赫呢娜,乌苏里江⽔波连波,浪花里飞出

乐的歌。”
我们仿佛一下就被容进那优美如画的山⽔境地,除了陶醉还会有什么呐?
m.UbbXS.coM